公务员考试常识答题技巧如下:
平时积累与复习
常识题涉及面广,主要应抓住两点: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细致阅读题干和备选项
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题干和备选项,防止错选。有时不能简单复述常识性的知识,而要对常见现象原因进行分析。
排除法
从反面出发,把明显错误的选项筛除,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思考,选出答案。排除法还可以进行细化,包括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去同存异法、关键词法、矛盾选一法、否定绝对选项法、谦逊法、热点法、第一印象法、比较法和大胆猜测法。
去同存异法
当发现某些选项有某种共性,只在部分位置存在差异的时候,则单选题往往有共性的选项全不选。
关键词法
题目一般都有“题眼”——即关键词,找准关键词,即使知识不会,有时也可作对。
矛盾选一法
在单选题中,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两个矛盾项,则两个项中必然一真一假,直接排除了另外两个。只需要重点考查这两个矛盾项即可。
否定绝对选项法
说法绝对的选项基本上是错误的,说法相对的选项则往往是正确的。绝对选项包括一定、全部、完全、都、只有、必须、即为、不得等。相对选项包括可能、不一定、有时候、也许等。
谦逊法
在选项中,如果遇到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首位”、“第一”等字样的时候,要格外留心,这样的选项,有八成以上是有问题的。
热点法
在实在拿不准选项的情况下,发现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最近特别流行的词汇或热门的说法,就选择该选项。
第一印象法
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
比较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大胆猜测法
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
时间分配
常识模块建议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在 30—45秒以内,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基础,迅速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切忌反复揣摩。不宜在常识部分浪费过多时间,要为后面的模块节约做题时间。
做题顺序
常识模块通常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考查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人文等内容。建议考生按顺序作答题目,快速浏览题干,对于政治、法律、经济题而言,备考过程中多有涉及,争取拿到分数。而科技、人文题往往超出知识积累范围,应该利用推断能力,用已有知识推断未知考点。对于过难、过偏的题目,应直接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猜题技巧
自带光环:含有国家领导人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矛盾分析法:选项中存在矛盾选项,两个选项中必有一真一假;求同存异法:如果某个选项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选项,则很有可能是正确答案;信息对应法:寻找题干及选项中的关键词进行对应,选择中的主体应该与题干问的主体相匹配;障碍排除法:选项中过于绝对的说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公务员考试常识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