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关于街道工作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街道社区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街道社区是指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街道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街道社区的基本类型
单位型街道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小区型街道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
板块型街道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街道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街道社区的主要类型。
功能型街道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街道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构成街道社区的基本要素
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城市街道社区的范围
目前城市街道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街道社区设立的依据
街道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街道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街道社区。
街道工作的主要内容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区关于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指导、搞好辖区内居委会的工作,支持、帮助居民委员会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开展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建设活动,组织居民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负责街道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转化,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改革、残疾人就业等工作;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常住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区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指标任务。
协助武装部门做好辖区民兵训练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负责在辖区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搞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负责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工作。
负责本辖区的综合执法工作,维护辖区的良好秩序。
负责研究辖区经济发展的规划,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三防、抢险救灾、安全生产检查、居民迁移等工作。
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街道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政府管理职能。
街道党(工)委是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职责是领导街道的各项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街道得到贯彻执行。
以上内容涵盖了街道工作的基本概念、属性、类型、要素、范围、设立依据、主要内容和机构设置等方面,是公务员考试中关于街道工作知识的全面总结。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重点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