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民俗学专业是一门 社会学学科的二级硕士点,主要研究群体生活文化。它通过多学科的课程学习及专题读书会,培养和训练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的能力。民俗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区域民俗研究、民俗文物研究、文艺民俗学等,旨在探索学科前沿,关注社会议题和需求,并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课程设置
民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民俗学田野工作、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史、现代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口头传统等。此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方向,还可能开设一些史学类或社会学人类学的基础课程。
培养目标
民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和系统的民俗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接受系统的民俗学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对现实民俗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工作。
就业方向
民俗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方向,包括:
公务员:
可以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中的民族、宗教、民政、侨务、旅游、文物、博物馆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材料编写等工作。
科研人员:
可以进入中科院、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从事民族调查研究工作。
大学教师:
可以进入民族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担任教师工作。
企业市场调查与开发人员:
可以在企业从事市场调查与开发工作。
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可以在文化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发展前景
尽管民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一定挑战,但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民俗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机遇。特别是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民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建议
对于想要攻读民俗学专业的学生,建议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社会需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