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利思想严重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以工资多少、发展空间、职业辛苦程度等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更倾向于选择外资、合资企业或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去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刚起步的企业。
诚信意识缺失
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存在伪造证书、成绩单、简历造假等行为,甚至出现单方面撕毁合同、频繁跳槽等现象,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形象和用人单位的信任度。
职业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缺乏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忽视情商的加强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注重个性展示,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
大学生职业素质整体性不高,关键内容“供求”错位,就业意识超前而就业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忽视隐性素养培育
在校大学生普遍重视学习成果和专业学问等外在硬性指标,而忽视隐性的软指标如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育,导致职业素养难以得到均衡发展。
职业素养教育形式化
由于职业素养本身的抽象化,以及高校教育模式的欠缺,职业素养课程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加强职业意识、诚信意识、情商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