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少大学和专业面临关停的情况,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新生招生率低:
部分专业因新生招生率未达标而被迫关闭。例如,韩国大邱大学从2025学年度起停止社会学、法学、森林资源学、信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及珠宝设计等6个学科的新生招生,原因是这些学科在新生招生率等评估标准方面未能达标。
学科冷遇:
一些传统文科专业,如英语文学,因学生兴趣下降而面临撤销。例如,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宣布撤销英语文学学位课程,过去一年中,英国8至18岁青少年中只有35%喜欢阅读,同比下降9%。
专业调整政策:
部分高校根据教育部文件或自身发展战略,对专业进行大规模调整。例如,四川大学在2024年度专业调整中拟撤销31个专业。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专业因不再符合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而被撤销。例如,计算机类专业中有多达38个专业被撤销。
教育资源优化:
部分高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对专业进行整合或撤销。例如,美国佛蒙特大学的文理学院提议砍掉23个人文学科本科专业,其中包括艺术和戏剧专业将被合并。
建议
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应关注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避免因专业冷遇而影响未来发展。
高校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继续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