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存在众多知名大学,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被誉为“民国时期的亚洲第一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学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位于南京市,抗战时期迁至重庆。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位居亚洲第一。
教会燕京大学:
由美英两国基督教教会在北京联合创办,学术质量上乘,校园环境优美,1928年与哈佛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后,国际声誉显著提升,到1930年代已跻身世界知名大学之列。
国立北京大学:
前身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为首任校长,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国立清华大学:
在民国时期与国立中央大学齐名,是当时的顶尖学府之一。
国立浙江大学:
1927年成立,后迁至贵州,1946年迁回。
国立暨南大学:
1927年成立。
国立同济大学:
1927年成立。
国立交通大学:
1928年成立,后与国立交通部直辖第一交通大学合并。
国立武汉大学:
民国时期名校,后成为现在的武汉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
当时举国之力成立的新高校,后分为南昌大学和台湾中正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位于武汉,1926年成立,1927年停办。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后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
震旦大学:
中国第一个发研究生文凭的学校,由神父马相伯开办。
之江大学:
由神父们在杭州开办的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之一。
圣约翰大学:
全英语教学,被称为东方哈佛,许多著名人士曾在此就读。
辅仁大学:
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
齐鲁大学:
教会大学,医学院与湘雅齐名,与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
金陵大学:
民国时期的重要学府,后与南京大学合并。
南开大学:
天津的著名学府,后与国立北京大学等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北洋大学:
天津的著名学府,后与国立北京大学等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的著名学府。
复旦大学:
上海的重要学府。
厦门大学:
福建的著名学府。
湖南大学:
湖南的著名学府。
云南大学:
云南的著名学府。
江西师范大学:
继承中正大学的部分师资和校舍。
这些大学在当时不仅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