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大学专业指的是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等级的学科。C类学科分为C+、C、C-三档,其中C+位于前40%~50%的参评高校,C位于50%~60%,C-位于60%~70%。以下是一些具体的C类大学专业示例:
1. 清华大学:
C+: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
C-: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
2. 北京大学:
C+:戏剧与影视学
C-: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3. 武汉大学:
C+: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C: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4. 华中科技大学:
C+:船舶与海洋工程
C:口腔医学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6. 国防科技大学:
C: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医学工程
7. 浙江大学:
C: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8. 中国人民大学:
C: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C-: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大气科学
10. 北京师范大学:
C:考古学、天文学、美术学
11. 中国农业大学:
C:化学、数学
12. 集美大学:
C+: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
C-:体育学、数学
13. 贵州中医药大学:
C:中医学、中药学
这些专业在各自的学校中属于相对特色的专业,并且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C等级。需要注意的是,C等级虽然不算高,但也意味着这些专业在国内学科评估中表现尚可,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学科发展前景,同时参考学科评估结果,选择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