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存在多个专业被认为在大学中过剩,具体包括:
生物工程:
随着开设院校越来越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乏力。
会计学:
会计专业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加上会计学硕、专硕报考、录取人数屡破新高,使得该行业的人才饱和现象越来越突出。
汉语言文学:
由于开设成本低且具有代表性,几乎每所高校都有汉文专业的毕业生,导致就业竞争激烈。
法学专业:
每年有超过10万考生报考,但就业市场饱和,尤其是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低,使得许多法学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英语专业:
每年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市场无法容纳,整体就业率历年都不足50%。
计算机科学:
虽然曾经引领科技潮流,但现在已陷入“遍地都是程序员”的境地,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
师范教育: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教师岗位需求减少,导致许多师范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
市场营销:
虽然曾火爆,但现在市场已饱和,许多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压力大。
环境工程:
由于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环保的重视力度并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导致环境方面的岗位不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新闻与传播:
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就业岗位减少,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不得不转行或选择进修提升学历。
国际贸易:
虽然曾受青睐,但现在市场需求下降,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
这些专业的过剩现象不仅体现在就业市场上,还表现在招生规模上。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自身兴趣,避免盲目跟风。同时,高校也应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