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职业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措和成果:
智慧化工生产实训基地
天津职业大学与天津奥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智慧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和“天津奥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与小试基地”。
通过全要素供需融合,引入企业的资金支持、运管模式、技术专家、高端技术、前沿项目等产业资源,同时输出学校的场地、智力支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
采用企业实体化运营模式,通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工艺包输出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肯(中国)天津技术培训中心
汽车工程学院打造“三大平台”,推进产教科深度融合,包括林肯(中国)新车型、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中心,以及汽车营销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中心。
林肯(中国)全程参与课程教学,将最新的企业标准和技术资料转化为课程,融入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天津职业大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效。
搭建产学研训用合作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
联合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共建“虚境车间—实境车间—企境车间”校内教学平台,通过现场工程师项目组织教学,培养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所需的质量检测与调试人才。
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创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天津职大特蕾新学前教育学院,依托深圳特蕾新教育集团的资源,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元主体育人模式。
天津市产教城融合智能体综合服务平台
由天津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承建,通过打造产教融合智慧中台、决策辅助应用系统和门户服务系统,数字化全景展现天津市“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生态运行。
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营造校企合作新生态,培育创新创业新策源,形成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校企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养与市场前沿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也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