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业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获取教育现象数据的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者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教育过程与结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以下是关于大学教师职业观察法的详细回答:
定义与特点
定义: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并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和环境,以获取有关研究对象信息的方法。
特点:
直接性:能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避免间接信息的误差和偏差。
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
灵活性: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自然观察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丰富性:能够收集到多种形式的数据,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为深入分析提供丰富的素材。
应用
课堂观察:研究者可以进入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参与度等,以评估教学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实证依据。例如,观察教师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是否采用了有效的举例说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互动情况等。
实训操作观察: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操作观察尤为重要。研究者可以观察学生的实训过程,了解他们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等。
实施步骤
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的具体目标和重要性。
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方法: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和工具,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搜集观察对象文献资料:对观察对象进行初步了解,作好准备工作。
编制观察提纲或制订观察记录表:设计观察工具,确保能够系统、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
实施观察:按照观察标准客观地进行观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整理观察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数据。
分析观察资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观察结论。
常用方法
实况详录法:在某段时间内,连续而详细地把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收录下来。
日记描述法: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
参与观察:研究者直接参与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
非参与观察: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
结构性观察:按照预定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表进行观察,记录详细的数据。
非结构性观察: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进行自由记录,适用于探索性和发现性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大学教师职业观察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教学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