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了与“双碳”目标相关的专业,以响应国家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需求。以下是一些开设双碳专业或相关课程的高校:
重庆大学
开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关专业未具体提及,但地质学背景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相关专业未具体提及,但石油行业与能源转型密切相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相关专业未具体提及,但矿业工程背景与能源及碳捕获技术相关。
浙江农业大学
相关专业未具体提及,但农业领域在碳汇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潜力。
华东理工大学
成立了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并开设碳中和技术创新班。
四川大学
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面向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
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促进碳中和技术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增设碳中和未来科技学院,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东南大学
设置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
设置储能及氢能方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
通过多个方面举措,服务碳中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此外,教育部在2021年7月发布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通过高校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相关学科和专业。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正在积极推动与“双碳”目标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