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的划定方法如下:
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划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按照略多于计划数(通常是计划数的1.1~1.2倍)来划定的。全省考生按考分高低排序,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即为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录取。
各批次院校的控制分数线
提前录取院校:这类院校及招生人数较少,主要是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及专业,分数线按计划招生数与报考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有些院校专业上线人数不足时,可适当降低分数要求录取。由于这部分人数较少,有时不公布分数线。
第一批录取院校:分数线一般按计划招生数与考生数的比为1:1.2来确定。由于分数线的划定需要考虑志愿兼报等因素,因此并不是机械进行的,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第二批和第三批录取院校:这两批院校的控制分数线一般是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来确定,计算办法包括第一批的余数在内,从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往下测算,直到人数比第二批计划招生数有一定余量时,这个分数即为控制分数线。
特殊类型分数线
对于新高考改革省份,如山东,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划定普通类一段线、普通类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高校录取普通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艺术类和体育类也继续划定相应的文化控制线。
科类划分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通常分为文科线和理科线,也叫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同批次(如提前批次、本科一、二、三批次,专科一、二、三批次)会有不同的分数线。各省、市、区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会有所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
综上所述,高考分数线的划定综合考虑了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和录取人数等多种因素,并且不同省份和批次的分数线划定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对于新高考改革省份,还采取了分段划线的办法来划定最低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