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学专业的评级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九级分级法
A+、A、A-:顶级学科,代表全国该学科中实力最强的大学。
B+、B、B-:强势学科,代表全国该学科中实力较强的大学。
C+、C、C-:弱项学科,代表全国该学科中实力较弱的大学。
S:特殊等级,用于表示少数热门专业和高质量专业。
四级分级法
A级:部委院校,即中央部属高校。
B级:省属院校,即地方所属高校。
C级:市属院校。
D级:民办高校。
教育部学科评估
评估范围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评估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又细分为A+、A、A-三个子等级。
GDI大学专业评估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为依据,对全国范围内本科专业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包括A+、A、A-等级,并涉及多个专业门类和专业类。
软科中国大学各学科实力评级
包括工科、理科、文科、医科和农科。
评级结果是对各高校在上述五大领域的建设情况进行客观对比和评价。
CNUR发布的专业评级
采用“机构+高校”联合创新评价模式,评级结果设置7个等级,从S到C。
其中S级别为少数热门专业和高质量专业。
这些评级体系各有侧重,可以根据不同评价标准和需求进行选择。例如,若关注顶尖学科和强势学科,九级分级法和教育部学科评估较为适用;若关注高校类型和隶属关系,四级分级法则更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