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电池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
锰基钠离子电池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共同研发出使用锰基钠离子材料的新型电池,这种电池可能降低成本并提高环保性,适合电动车使用。
铝—石墨烯电池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电池,具有高效充电性能,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热和抗冻特性。
太西煤基锂电负极材料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研发出使用太西煤作为原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超低温电池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在-60℃环境下的测试,有助于低碳高值清洁利用。
钙基电池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新型钙基电池,成本更低、更环保,使用碳作为阴极材料,减少了对稀有或昂贵材料如镍、钴和锰的依赖。
微核电池结构
苏州大学及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的微核电池结构,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纤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日本长野信州大学研发出纤薄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可能对电动车储能系统的研究产生影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武汉理工大学团队研制出基于锌离子介导催化作用实现超快充电池的新机制,为下一代超快充电池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
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
天津大学研发出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新方法,可以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这些研究展示了电池技术领域的多样性和创新,不过请注意,大部分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量产仍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