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携带禁止物品:
如手机、电子手表等通信设备,以及未经许可的学习资料或工具。
抄袭:
将他人的答案或作品作为自己的解答提交。
交头接耳:
与其他考生进行非指定交流,如传递纸条等。
替考或代替他人考试:
以任何方式替考或代替他人进行考试。
窃看他人答卷:
窥视或获取他人答卷的任何信息。
非法获取或使用考试材料:
包括试题、试卷等。
使用高科技作弊工具:
如通过摄像头传递题目,答案出现在电子手表上等。
利用宏程序抢课:
不正当利用宏程序提高选课成功率。
使用AI工具:
如ChatGPT等AI写作工具辅助撰写论文。
作弊行为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面临以下后果:
成绩作废:作弊科目成绩直接作废,导致挂科。
记录在档案: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升学等机会。
取消评奖评优资格:无法参与奖学金、助学金等评选。
取消学位证:严重情况下,作弊学生可能会被直接取消学位证。
禁止入党:对于作弊的学生,学校可能不会推荐其入党。
请记住,诚信考试是每个学生应当遵守的原则,作弊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诚信,也会对未来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