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其前身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以下是武汉大学的主要校史沿革:
自强学堂(1893年)
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由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最初开设方言(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方言学堂(1902年)
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继续发展其外语和商务教育。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
辛亥革命后,以方言学堂为基础,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部。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年)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国立武昌大学(1924年)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6年)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国立武汉大学(1928年)
1928年,国民政府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抗战时期(1932-1946年)
1932年,武汉大学迁入珞珈山新校舍。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1946年,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
1949年,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1952年,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1958年,恢复外文系。1960年,武汉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建立襄阳分校。1970年,建立沙洋分校。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1980年,武汉大学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1981年,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1981年11月,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3年,成立新闻系。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成立法学院。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993年,举行百年校庆盛典。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2001年,武汉大学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2009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2010年,武汉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6年,武汉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17年,武汉大学跻身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