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些村庄因为出了多位大学生而闻名,这些村庄通常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以下是一些例子:
马固村(河南郑州上街区):历史上出了许多官员和文人,现代教育也相当发达,1964年曾有三十多人考上大学。
秧田村(湖南省浏阳市沙河镇):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年间出了658名大学生,包括150多名硕士和21名博士,被称为“博士村”。
南山村(烟台):建立了南山学院,这是一所由村办集团投资建立的本科大学,拥有在校生2万余名。
集美村(厦门市集美半岛):拥有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全阶段教育机构,包括集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院校。
薛屯村(河南省卫辉市汲水镇):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农业村,但自80年代起,每年都有10个左右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
小河村(贵州三都县大河镇):近年来通过教育扶贫,10多年来共有40多人考上了大学,被称为“大学村”。
刘湖村(山东临沂郯城县花园镇):出了16名博士、36名硕士和140多名本科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大学生。
东风村(宜春铜鼓县大塅镇):出了24名大学生、9位硕士和2位博士,大学以上学历占全村总人口的5%,被称为“大学村”。
上流水村(中宁县徐套乡):几乎每个家庭都考出了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霸村”。
这些村庄体现了中国某些地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改善村庄和村民命运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