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大学排名的看法通常包含以下几点:
排名作为参考
大学可以将排名作为一种参考,但不能被其“绑架”。排名可以帮助高校了解自身的办学成效,但不应完全依据排名来建设大学。
理智对待排名
高校应对排名保持理智的态度,既要认真对待排名结果,也不应过分依赖排名。排名结果是通过量化指标简单相加得出的,其科学性有待商榷,且不同类型大学难以在排名中准确体现各自优势。
找准办学定位
高校应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回归教育的本质,即“育人”。排名不是衡量大学全部实力的唯一标准,每所大学都有可能在特定学科领域成为一流。
排名与名气的关系
排名往往与大学的名气正相关,名气大的学校更容易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资源。但排名标准在不同国家和机构间存在差异,有的注重规模,有的注重专业排名。
权威排名的重要性
在参考排名时,应优先选择权威机构的排名,如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等,这些排名机构的工作历史悠久,较为科学和缜密。
排名与资源获取
排名靠前的大学更容易获得政府的经费支持和社会捐赠,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生源。但排名并不是大学获取资源的唯一途径。
排名与国内高校的关系
国内高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可以促进高校冷静看待排名,避免盲目追求排名导致的过热现象。
排名对不同群体的作用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排名是了解大学办学实力的一种方式;对用人单位而言,排名也是评估应聘者教育背景的一种参考。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以开放但审慎的态度看待大学排名,既要利用排名信息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也要保持独立性,不被排名结果左右自身的办学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