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的职业病主要表现为 职业倦怠,其症状包括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这种职业倦怠不仅对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心理无助、情绪沮丧、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和生理病变,还会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教育的发展进步等造成负面效应。
此外,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也会因工作压力巨大、信息处理繁重而感到筋疲力尽,出现精神方面的慢性衰竭、对外界悲观、缺乏工作热情、焦虑、紧张、孤独和情感压抑等现象。新入职的辅导员还可能因为职业预期与现实的矛盾、工作负荷过重以及情绪表达与感受之间的冲突而过早进入“职业倦怠期”。
建议高校和社会应关注辅导员的职业健康,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辅导员提升职业素养,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快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