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弊案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携带作弊材料:
学生在考试时携带包含考试范围复习题微缩答案的小条被发现,随后被取消考试资格。
使用电子词典作弊:
一名大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中携带电子词典并偷看被发现,同样被取消考试资格。
代考行为:
有学生指使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构成替考事实,根据规定受到开除学籍处分。
抄袭手机软件答案:
在考试中抄袭手机软件中与本次考试有关的试题答案,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篡改考试成绩:
如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原负责人陈婧婧等人篡改学生考试成绩并非法获利,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泄露试题: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原副主任喻杰通过更换试卷、泄露试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考试及格,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撤职等处分。
组织考试作弊:
如2019年“大学蓝调”丑闻中,升学顾问里克·辛格通过贿赂和欺诈方式将学生送入精英大学,涉及多所大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弊:
山东某大学理工学院考点发生大面积作弊情况,涉及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作弊:
章无涯等人组织多名考生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被抓获并受到法律制裁。
高考组织作弊:
如“陈某等人组织考试作弊、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中,监考老师组织考试作弊,受到法律惩处。
这些案例强调了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及社会各界考试纪律的严肃性。作弊行为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学术处分,还可能涉及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