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舆情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舆情管理工作。
设立学校舆情监控中心或办公室,具体负责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各学院、部门设立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反馈和回复网络舆情信息。
工作职责
网络信息中心或舆情监控中心负责网上舆情监控、报告事务,并向德育处或领导小组汇报。
德育处作为网上舆情监控的领导部门,负责处理协调事务。
保卫处协助查处相关的校内、外人员,并在必要时与公安部门联系。
监控内容与人员
监控内容包括校内外网站、论坛、贴吧、博客、QQ群、虚拟社区等。
监控人员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相关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记录。
舆情处理
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学校网上舆情信息报告处理单》。
对重要舆情迟报、漏报、瞒报的,以及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当的情况,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引导网络舆论。
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应对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处理。
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准确判断舆情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及时应对和处理可能对学校形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网络负面报道、言论和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