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成语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成语及其用法:
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侧重于强调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发挥特长和优势。
相映成趣:
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通常用于描述两种事物或景象互相映衬,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濡以沫:
比喻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以保持湿润。后用来指夫妻感情深厚,在困难环境中相互扶持。
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但更强调互相依赖的关系。
相生相伴:
指两种事物或人互相依存,共同生长或存在。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按部就班:
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中性词,与“循序渐进”意思相近。另一个意思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消极感情色彩。
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例如,在音乐会上,演唱者的歌声不绝如缕。
按图索骥:
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多含贬义。字面意思是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实际含义是比喻方法不对,办事不得要领。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用于人、物,偏重于容易看到的具体事物。
触目皆是:
眼睛看到的都是,形容极多。偏重于容易看到,多用于看得见的、具体的事物,不用于抽象事物。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偏重于矫健有力。
龙飞凤舞:
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也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偏重于雄健洒脱,还可形容字迹过于潦草。
壁垒分明:
比喻对立的界限划得很严密、很清楚。不能表达是非清楚、好坏分明的意思。
泾渭分明:
比喻二者明显不同,是非好坏分明。能比喻是非清楚,好坏分明。
别具一格: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多用于艺术创作。
独树一帜:
独自另树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除了用于艺术创作,还可用于政治、经济等创业道路。
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出自《庄子·养生主》。
弹冠相庆: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出自苏轼的诗句。
推陈出新:
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用于描述改革、创新等。
移花接木:
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用于描述欺骗、替换等不正当手段。
安土重迁:
指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往别处。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半青半黄:
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这些成语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掌握它们的准确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得分。建议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这些成语,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