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食堂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卫生
餐厅和厨房区域地面清洁,无污渍、积水、杂物。
墙面、天花板无霉变、蜘蛛网、积垢。
垃圾桶及时清理,无异味溢出。
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椅面干净,无油污、灰尘。
通风良好,无异味,换气设备能正常运行。
周边环境清洁,无杂物堆放。
食材管理
食材进货渠道正规,供应商资质齐全。
食材分类存放,标识清晰,无过期、变质食材。
食材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如冷藏、防潮。
食材先进先出,确保新鲜度。
食品加工与烹饪
从业人员穿戴整洁工作服帽,佩戴口罩,操作前洗手消毒。
食品加工区域干净整洁,操作台面、设备无污渍、油垢。
烹饪温度、时间控制得当,食物熟透。
使用合格烹饪器具,避免食物烧焦、糊化。
餐具清洗、消毒和存放
餐具清洗遵循一刮、二洗、三漂的过程。
餐具使用前经过消毒柜或蒸汽消毒,存放在干净、防尘的保洁柜内。
员工健康与卫生
所有员工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无传染病症状。
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从业人员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如“四勤”。
设备设施
检查食堂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检查消毒室、更衣室、洗切室、操作间、储藏室等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防蚊、防蝇、防鼠设施齐全。
食品安全制度落实
检查是否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是否建立食材采购、承包经营企业等信息公示制度。
是否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留样等制度。
食品留样和记录
每餐次按规定留样,样品保存至少48小时。
证照情况
是否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主体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等。
就餐区信息公示情况
是否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是否公示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市场监管人员、主体级别、包保干部及督导情况等信息。
是否按规定开展包保督导,是否有包保记录等资料。
监督检查情况等。
学校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是否建立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是否结合实际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外包经营的是否配备双总监。
学校(幼儿园)是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学校(幼儿园)是否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听取师生家长对食堂、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见、建议。
在“陕食安”微信小程序填报食品安全“月调度”制度落实情况记录,需与每月会议纪要一致。
学校食堂承包经营情况
是否依法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是否有招标资料。
是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履行食品安全责任。
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经营。
是否存在转包、分包等行为。
是否建立餐饮服务管理企业评价和退出管理机制。
鼠类等有害生物防治情况
是否定期开展食堂内外环境鼠害消杀,是否有消杀记录。
这些检查内容旨在确保大学食堂的食品安全和卫生,保障师生的饮食健康。建议食堂管理方定期进行自查,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