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专业建设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理论方向
研究翻译实践现象、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及译文接受效果。
着重开展翻译中意义生存与变异研究、翻译伦理学研究、国学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以及英语世界著名学术著作简介与翻译。
外国文学方向
以族裔文学研究(海外华人文学和爱尔兰文学研究)为主要研究特色。
通过文学-文化研究途径,探讨文化身份、民族性与民族主义等文化问题,凸显外国文学中的问题意识。
理论语言学方向
以英语为详细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
注重语言认知研究、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研究措施论、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语言与叙事等界面研究。
认知神经语言学方向
基于语言与认知的基本理论,结合眼动、脑电和磁共振等当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实验,采集人脑认知生理信息,开展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探索母语及外语的表征及习得机制。
专业建设
定位与特色:三个语种(英、日、法)的四个专业实施文理分招,着力打造以科技翻译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关键的本科专业建设方针。
翻译本科专业与翻译硕士(MTI)紧密衔接。
其他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文学作为一级学科,涵盖了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五大研究方向。
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学术传统,高校可以适度调整这些研究方向,以推进学科整体发展。
新兴特色方向包括双语词典研究、国际商务英语等,这些方向根据学校的研究特点和专业优势建立。
建议
特色化建设: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学术传统,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
跨学科融合:鼓励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如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等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实践与应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外语专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