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古代汉语词汇中有着丰富的雅称,这些称呼反映了各个时期对高等学府的认识和尊重。以下是一些古代大学的雅称:
太学:
始于西周,是古代最高学府的称呼,由博士担任教师,学生被称为博士弟子。
辟雍:
周天子所设的大学,校址通常为圆形,周围有水池,是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庠序:
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到了周代称为序,后来成为学校的代称。
国学:
西周时期将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统称为国学,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国子监:
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也称作太学或国学。
京师大学堂:
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京师大学堂是京师(首都)的大学堂,是最高学府的称呼。
鸿都门学:
东汉时期设于皇宫鸿都门内的学校,专门研究文学艺术。
稷下学宫: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私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此创办了私学。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各个时期对学术和文化传承的不同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