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培训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假设学习者是被动的,只对诸如奖励和惩罚等外部刺激做出反应。
行为改变是通过与环境交互而发生的。
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者处理信息的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强调内部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认知主义关注思维、记忆、知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理解。
学习者在社会文化互动中通过协作和情景会话进行意义建构。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将学习视为个人行为,强调实现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价值和尊严,以及学习的非指导性。
培训课程设计理论
布鲁纳课程教学四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将经验分为做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和演戏的经验。
其他学习理论
梅瑞尔的“五星教学法”。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
学习的“721”法则。
这些理论为大学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指导,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知识获取和技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