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古代年龄划分如下:
0岁: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3岁:
垂髫,儿童三四岁至七八岁,头发自然下垂。
7岁:
始龀,儿童换牙的年龄。
8岁:
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
9岁:
九龄。
10岁:
幼学,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舞勺,指男子13岁学习文舞。
15岁:
束发,古代男子成年的开始。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男子行加冠礼。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40岁:
不惑,遇事能明辨不疑。
50岁:
知天命,古人认为在此年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77岁:
喜寿,古人认为活到77岁是喜事。
80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90岁:
米寿,把“米”字拆字所得。
100岁:
期颐,期望能颐养天年。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精细划分和美好寓意。希望这些信息对您的公务员考试备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