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转专业的章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总则
目的:通常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适用对象:适用于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
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转专业的条件
学生身份:必须为学校在籍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
学习表现:思想表现良好,学习态度端正,无无故旷课、旷考情况,无违法违纪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
身体状况:符合申请转入专业的要求。
专业限制:符合转入专业的专业限制要求。
特殊条件:如休学创业复学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者,可优先转入特殊专长的相关专业。
转专业流程
申请时间:一般应在规定的时间(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申请。
申请材料:学生需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
审批程序:由学生所在学院和转入学院双向选择,最终由学院择优录取。
公示制度:审批结果需在本专业内进行公示。
组织机构及工作要求
学校层面:成立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学工部、招就处、纪监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学院层面:成立转专业工作小组,由分党委及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教师代表为成员。
其他规定
转专业人数限制:各学院转出或转入的学生人数通常不得超过本学院本年级录取学生总数的10%。
特殊政策:如学生因创业休学后复学,申请转入创业期间从事行业相应专业的不受名额限制。
附则
特殊情况处理:如有特殊情况,如专业调整、学生健康原因等,需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各高校的转专业章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框架和原则是一致的,均旨在规范转专业过程,确保公平和透明。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前了解并遵守所在学校的转专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