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针对大学生找工作的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虚假职位
招聘广告与实际职位不符,如将营销助理职位描述为业务员或销售岗位。
虚假招聘会,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或收取简历后消失。
中介骗局
中介机构收取高额中介费后提供无效或虚假的职位信息。
收取“保证金”或“押金”后,长时间等待或介绍不满意的工作。
培训费骗局
声称“先培训后就业”,实际提供的培训是走过场,目的是收取培训费。
押金骗局
招聘广告中承诺轻松工作,要求求职者交纳保证金后,便无下文。
直销、传销骗局
诱导求职者购买产品,然后让其发展下线,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合同陷阱
以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或签订含有“霸王条款”的合同。
费用陷阱
设立各种名目收取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报名费、培训费等。
智力陷阱
以考题形式测试求职者,利用其专业知识后不予录用。
防范这些骗局的建议包括:
确认招聘单位的合法性,包括查看其营业执照和是否有招工权。
不要轻信高薪诱惑,特别是那些要求提前支付费用的工作机会。
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如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或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所有条款清晰明确。
警惕要求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个人敏感信息的招聘广告。
若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