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学都实行了分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北京大学
率先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模式。
清华大学
机械大类首次招生,分流预计在2017年暑假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志向,对学生的测评以及专家学者对学生的面试三方面因素来决定。
复旦大学
推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
推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
南京大学
推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
物理学招生,分流时任选。
北京理工大学
工科试验班(未来精工技术),全校专业任选,学制任选(3+1+X)。
中国人民大学
学生一般是在第二到第四学期之间进行专业分流,各个院系的具体标准有所不同,大部分学院在分流时主要考虑学生的学术志趣和意愿,个别学院在遭遇冷热不均时会考量学生相关专业的单科成绩或者之前的学分绩点。
北京交通大学
学校在大一下学期启动分流并确定结果。
重庆大学
新生入校不再直接进入专业院系,而是进入本科生院的六个大类班级,大一阶段接受通识教育,完成大一学习后结合成绩和专业意向进行专业分流。
浙江大学
设有7个部,37个院系,120多个本科专业,按8个大类招生,入校后次年进行两次分流,一次是在大类内分流,另一次是跨大类分流。
东北某985高校
未来科技班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工程和智能建造专业捆绑在一起招生,根据学生意愿分流,并提供等额保研。
这些大学通过大类招生和分流培养的模式,旨在提供更灵活的专业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建议学生在报考时详细了解各高校的专业分流政策,以便做出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