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
科类比例调整
增加经济和应用类专业,减少长线专业。
教育层次结构
开设专科、本科、函授、成人再教育、夜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多种层次。
招生与分配
实行中央和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单位自主确定的委托培养计划以及招收自费学生。
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调节性计划。
实行“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提前一年预分配,给学生选择职业的机会。
高教管理体制
改变“条块分割”,加强学校自主权,允许学校为非主管部门服务,走联合办学道路。
实行人员工资总额包干试点,逐步下放教师职务评定权。
督学制度
监督指导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落实教育法规和政策,评估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教学安排和办学方针
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提前完成学分可以提前毕业。
立德树人
推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
培养目标
从学术导向到应用导向,注重博士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位结构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扩大研究生专业学位规模。
专业设置
瞄准社会需求调整专业,例如针对新冠疫情挑战设立新学科。
教学模式改革
实行探究式教学,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强化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实行分流管理。
学分制改革
探索建立中国式的学分制模式。
这些改革方向旨在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并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