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2000年,清华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研制了“航天清华一号”小卫星。
2015年,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三号卫星载荷(GRID-03)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年,成功研制“试验卫星一号”。
2015年,发射了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
2024年,与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研制的“阿斯图友谊号”卫星完成最后测试。
浙江大学
2007年,发射了“皮星一号”。
2010年,成功发射两颗“皮星一号A”星。
国防科技大学
2015年,发射了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年,自主研制的卫星“天巡一号”发射成功。
复旦大学
2024年,参与研制的“复遥号”卫星发射成功。
吉林大学
2024年,牵头研制的“吉林大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武汉大学
原校长刘经南院士参与了北斗一号的研发。
西北工业大学
在北斗系统中,承担了卫星扫描天线的伺服电机等关键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负责量子卫星工程的科学目标提出和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抓总研制卫星系统。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有效载荷分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牵头负责地面支撑系统研制、建设和运行。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参与地面支撑系统研制。
这些大学在卫星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贡献,涵盖了从卫星设计、研制、发射到应用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