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大学培养模式有哪些

百科旅行号 · 2024-12-28 07:38:57

当前中国民航大学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养成模式

面向高三毕业生,通过高考前的体检和面试选拔,录取到飞行技术专业。

经过3年的大学理论学习和1年的飞行训练,考取飞行员初级资质后,毕业后直接到航空公司就业。

大改驾模式

面向在校大学生(通常为大二或大三学生),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飞行技术专业定向培养。

学生进行1年左右的飞行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然后进行飞行执照训练,完成后回校继续学习,最终获得飞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大毕改模式

面向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海外相应学历毕业生进行招飞选拔。

毕业生接受飞行技术培训,通常在民航局审定的国内飞行训练机构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飞行技术培训。

国际班

按照“2+1”或“3+1”的模式,前2-3年在国外完成学历教育,最后一年到航校进行航理培训。

MBA培养项目

立足“量身定做,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提升航空运输系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培养模式

遵循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学院办学定位,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飞行人才。

实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强化飞行安全研究与应用能力,并采用模拟飞行、空中领航等专项实验课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与民航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实习就业一体化”等模式,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以上信息根据发布时间整理,具体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政策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