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应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学校应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
强调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
体育竞赛改革
高校体育竞赛体系优化,分为校级、省级、全国三级。
设立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竞赛项目。
鼓励校际交流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需具备运动技能、教育理论和管理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体育固本行动
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
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学生,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体育课程设置
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发展校园足球,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校园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校外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岗位设置
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
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
体育教育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
以上政策旨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体魄强壮。这些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完善和成熟,从关注生理健康向全面健康转移,从身体发展教育向重视运动基础教育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