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的课堂形式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堂类型:
讲座课 (Vorlesung)
教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听讲和做笔记。
互动较少,信息量大,通常以笔试考试评判成绩。
练习课 (Übung)
辅助讲座课,由博士生辅导,进行习题训练。
帮助巩固理论知识,与考试相关。
研讨课 (Seminar)
学生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
学生需做课程报告,老师根据报告表现评分。
学术讨论 (Kolloquium)
针对即将毕业学生,老师主持课题研讨。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外国学生是锻炼机会。
写作课
提升写作技能,不同于高中作文。
论文写作是常见作业形式。
语言课
学习第二或第三外语,提升个人和职业发展。
专业讲座
教授授课,学生听讲和做笔记,偶尔参与讨论。
实习或实验课 (Praktikum)
小组形式进行,重点在于实验前的预习和测验。
特色课程
如“末日逃生课”、“爬树课”、“街斗中的数学运用”等。
上网浪费时间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旨在让学生上网获取灵感。
课堂参与度很重要,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小组作业和自我展示也是常见的学习模式,每个成员的贡献都会影响小组成绩。此外,利用教授的办公室时间 (office hours) 与教授面对面交流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