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招生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自身情况
招生计划主体:高校是确定学校招生计划的主体,占据90%招生计划的主导权。
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会考虑现有的办学基本条件,如床位数、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
教育部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总招生指标:中央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核定,地方高校根据省市教委的核定,结合高中毕业生源情况和高校办学水平,确定各省的总招生指标。
计划分解:学校将总招生指标分解到专业,甚至分解到本省和外省。
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
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是录取专业的主要因素,学生的总分和各科成绩将被综合考虑。
志愿填报:学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也是关键,学校会按照不同专业的录取计划依次录取学生。
特长、面试、体育成绩等因素
综合评定:一些院校还会根据考生的特长、面试、体育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专业名额分配
校长决定:学校名额由教育部定,专业名额由校长定,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
大类招生
组合依据:高校把多个招生专业打包成一个组合进行招生,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来决定包含的专业。
综上所述,大学专业招生主要由学校自身情况、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特长和面试表现、体育成绩以及大类招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