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歧视通常指的是在研究生推荐免试(保研)过程中,一些高校可能会对来自非顶尖院校(如“双非”高校,即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设置更高的门槛或更严格的条件。以下是一些保研歧视的例子:
显性歧视
直接在推免生接收条件中要求申请者来自“双一流”学科高校。
对来自双非高校的学生,可能只接受专业排名前3名,甚至只接受第1名的学生。
隐性歧视
招收双非学生进入夏令营面试、笔试,但在最终录取中偏向重点学校的学生和本校学生。
可能存在压分现象,使得双非学生即使进入夏令营,也难以获得录取。
具体案例
武汉大学在保研过程中会考虑院校背景,985、211高校的学生更容易通过审核,双非学生机会较少。
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在接收推免生时,几乎95%的学生都来自“双一流”院校,几乎没有来自“二本”高校的推免生。
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也要求申请者毕业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高水平院校”。
这种歧视现象可能会对非顶尖院校的学生造成不公平,限制他们的机会,并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获得推荐免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