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大学在招生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套路:
模仿正规大学校名
虚假大学会使用与正规大学相似或只有一字之差的名称,如“山东邮电大学”模仿“北京邮电大学”。
包装专业紧跟热点
虚假大学会宣传当前热门专业,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以吸引考生。
虚假宣传手段不断翻新
可能包括“低分上本科”、“国际班本科”、“高校直升班”等新型包装手段。
广发录取通知书
虚假大学可能会在正规学校录取前向学生广发录取通知书,让学生和家长误以为是正规录取。
谎称有“内部指标”
虚假大学招生人员可能会谎称有内部指标或声称与高校领导有关系,可以操作学生进入学校。
混淆教育类型
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与普通高等教育混淆,误导学生和家长。
伪造录取通知书
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生和家长的财物。
利用录取信息诈骗
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
鼓吹有“内部关系”
虚假大学可能会谎称可以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
虚假大学可能会宣传“单独招生”等,声称是学校“自由招生”。
考生和家长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录取结果,警惕上述招生诈骗手段。合法的招生院校名单可在教育部官方网站(www.moe.gov.cn)和“阳光高考”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上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