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高考成绩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
-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的一门科目成绩。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的两门科目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选择性考试的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由普通高中学校具体实施,并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加分政策
一些高校会有自己的加分政策,如文艺体育特长、科技创新能力等加分项目。
志愿信息
考生的志愿信息也会影响录取结果,不同的录取方式(如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会有不同的专业安排规则。
其他因素
部分高校还会考虑考生的其他因素,如参加在线MOOC课程、开源项目等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项目。
诚信记录也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投档线和专业线
高考成绩决定大的录取批次,如重点、一般等。
根据志愿进行投档,投到考试志愿填报的高校。
最后根据档案等综合信息进行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
评价结果好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
是强基计划、专项计划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
是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及录取的前置必须条件。
这些依据共同构成了大学录取的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潜力,确保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