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骗局有哪些行为

自然大世界 · 2024-12-28 17:08:24

大学教师骗局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假冒教师身份

骗子会冒充教师,以补课、培训等名义骗取学生家长支付高额费用。

虚假招聘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的报名费、培训费等。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兼职信息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兼职信息,骗取受害人的财物。

冒充老师要求学生进行买卖

骗子将个人网络账号信息改成老师姓名和头像,以老师口吻要求学生透露个人信息、买卡和语音或视频通话,进而实施诈骗。

“刷单”配合各类虚假宣传

刷单是一种电商衍生词,骗子通过发放入职流程、填写入职申请表等方式,打造一个看上去非常“专业且正规”的刷单工作机构,以此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学术诈骗

包括抄袭、造假、盗取他人学术成果等,如李连生、夏纪梅等人的案例。

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冒充老师或家长申请进群,然后实施诈骗。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然后伪装成班主任实施诈骗。

伪装班主任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联系方式,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实施诈骗。

电信诈骗

包括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

被冒充客服人员诈骗

骗子冒充金融客服,声称因国家调控利率,需要清空花呗等理由,骗取钱财。

因公众号诱导炒股赌博被诈骗

骗子利用公众号诱导教师炒股赌博,进而实施诈骗。

这些骗局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还可能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社会信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和教师提高警惕,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应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