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针对普通大学招生的骗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冒充招生人员
骗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并暗示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帮助考生被录取。
混淆教育形式
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误导考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支付费用就能就读普通本科院校。
声称“内部指标”
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掌握有高校“内部指标”或“机动计划”,要求家长支付定金或全款。
利用录取信息
骗子在招生现场附近宾馆住宿,利用家长和考生的个人信息,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查询考生投档轨迹,以此行骗。
号称“自主招生”
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不需要分数线,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即可被录取。
利用网络诈骗
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财物。
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
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
“疑似作弊”短信诈骗
向考生发送“疑似作弊”的通知短信,诱导考生拨打指定电话,进而实施诈骗。
考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招生信息,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