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舆情处理制度有哪些

赫顿百知 · 2024-12-28 17:39:40

大学舆情处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目的: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学校内部各级部门、教职工及学生。

法律法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

设立网络舆情办公室或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监测、分析、应对工作。

各部门、学院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的舆情处置。

舆情监测

监测部门:设立舆情监测小组,负责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

监测渠道:通过网络、媒体、电话、信函等多种渠道。

监测内容:涵盖学校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

舆情分析

分析部门:由监测小组负责,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分析、评估。

分析内容:包括舆情性质、影响范围、传播途径、社会反响等。

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舆情应对

应对部门:由监测小组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应对和处置。

处置原则:迅速、准确、公正、透明。

处置程序:接到报告后进行调查核实,根据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重大舆情需及时上报并研究处置方案。

预警与报告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人工搜索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涉事单位需在第一时间报告,重大事件需由领导小组统一上报。

总结与改进

舆情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将总结报告报送学校领导,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同时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和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