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一些课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学生认为“坑人”,这些课程可能包括: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
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对未来规划帮助不大,课程形式单一,主要是为了打卡避免挂科。
思想道德与修养课
学生普遍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认为自身修养已经足够,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共鸣。
形势与政策
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个人未来关联不大,且授课方式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专业课程 (如“会计电算化”):学生反映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技能脱节,如Excel技能在课程中未涉及,需要自学。
某些文科专业
(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学生认为这些专业内容过于宽泛,难以深入学习和应用,导致毕业后知识难以派上用场。
“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
包括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课程难度大,就业方向多偏向科研,对本科生不太友好。
理论物理、艺术类专业、哲学
这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需求不强,且学科特点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较大就业压力。
新闻学、心理学、国际贸易
新闻学专业产能过剩,心理学专业认可度低,国际贸易专业因英语要求高而竞争激烈。
以上信息反映了学生对于某些大学课程的不满和就业市场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