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组和专业是高考改革后的一种新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以下是关于大学专业组和专业的一些关键信息:
定义
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设置,是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专业: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培养特点和需求,将招生专业划分为若干个组别,每个组别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特点
一个院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同一院校专业组内的专业选考要求相同,即同一组内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是一致的。
调剂只发生在专业组内,即考生符合某个专业组的报考要求,进档后未被所报专业录取,且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只会调剂到该专业组内的其他专业。
设置原则
高校在设置专业组时,除了考虑选科要求外,还会考虑学科门类、专业类、院系结构、培养模式、校区、合作办学模式、定向培养、招生种类、招生计划等因素。
填报方法
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也可以连续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或者间隔填报。
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多个专业志愿,考生需要选择是否愿意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实施情况
目前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区、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苏,以及今年刚改革的广西、江西、安徽、甘肃、黑龙江、吉林。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院校专业组”模式为考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式,同时也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招生管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特点和差异,并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