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审计问题分析

楠楠家庭教育 · 2025-01-04 16:33:00

公务员考试中关于审计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内部审计职业管理体制问题

体制不合理:内部审计职业管理体制实行“双轨制”,导致内部审计的地位界定不清。内部审计既作为国家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工具,又要为最高管理层服务,这种“双向性服务”使得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关无几,可能导致最高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而国家审计机关又鞭长莫及。

独立性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较低,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都由本企业领导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等方面都不独立。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设于总会计师的领导之下,或是财务和审计合二为一,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得不到合理的保证。

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人员配备不足:随着审计全覆盖推进,审计项目和任务逐渐增多,而审计人员被其他单位抽调、配合党委政府工作等情况不在少数,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显。

专业能力不足:现有审计队伍缺乏“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审计干部专业知识较单一,多层次、多视角透视问题能力不够,对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宏观综合分析能力与审计组质量负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质量控制文化未形成: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任务繁重和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减弱,侧重追求审计目标的达成,对审计规范化要求相应有所放松。

质量控制环节薄弱:部分审计质量控制环节没有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把好关,如各环节把关都聚焦在已发现的、重大的问题,而容易忽略了是否存在应审计未审计、应发现未发现问题、应反映未反映问题的情形。

审计取证数据信息不全面

数据来源单一:审计需要的信息数据涉及的部门逐渐增多,特别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跟踪落实审计等,数据来源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而审计机关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局限性。

审计实务中的问题

分析程序不足:部分审计项目在分析程序上未能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外部信息和行业信息,导致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审计风险点未落实:审计人员在分析程序中未能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点,并落实至具体的应对措施,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人岗匹配性问题

岗位匹配性不足:在审计署面试中,人岗匹配类问题是重要题型,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与岗位匹配的素质,包括求职动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等。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完善内部审计职业管理体制:

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定位,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双向性服务”导致的矛盾。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增加审计人员数量,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质量控制意识:

形成“质量至上”的审计文化,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任务,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督。

拓展数据信息来源: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收集和分析审计数据信息。

优化审计实务:

加强审计人员的分析程序培训,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点,并落实具体的应对措施。

提高人岗匹配性:

在面试过程中,充分考虑考生的求职动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保选拔出与岗位匹配度高的优秀人才。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