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故事和典故包括:
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其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生了斑纹。这个典故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泰娘歌》。
碧血丹心:
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常与“碧血”连用。例如,元郑元佑的《张御史死节歌》中提到:“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的《书愤》中也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例如,宋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自《列子·汤问》。
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出自《史记·殷本纪》。
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出自《说苑·敬慎》。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自《庄子·齐物论》。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自《曹刿论战》。
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出自《左传》。
陶朱:
春秋时期越过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主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出自《庄子·齐物论》。
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逐鹿:
《汉书》中提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自《汉书》。
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出自《汉书·张敞传》。
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