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多种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
假冒官方机构
诈骗者可能假冒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或慈善组织,声称有补助救助金或助学金可以发放。
他们可能会伪造官方文件、公章和网站,让受害者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政府救助或助学项目。
套取个人信息
诈骗者可能会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一旦获取这些信息,他们可能会进行盗刷银行卡、非法转账等犯罪活动。
收取手续费或押金
诈骗者可能会谎称办理补助救助或助学金需要收取手续费、押金或公证费等费用。
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催促受害者尽快缴纳这些费用,声称只有缴纳了费用才能领取到补助救助金或助学金。
招生录取类诈骗
诈骗者可能会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高等学历教育的区别,发放录取通知书骗取钱财。
缴费类诈骗
诈骗者可能会混入学校的班级群,假冒老师要求学生转账缴纳书籍、服装等费用。
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诈骗
诈骗者通常冒充学校或者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声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诱导学生和家长进行缴费。
实际上,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申请从来不会提前收取费用。
购物类诈骗
诈骗者可能会假装受害人购买的商品有问题,诱骗其添加假冒的“客服”进行退款。
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利用各种理由来让受害人转账或贷款。
游戏类诈骗
诈骗者可能会在游戏社群内发布收购游戏账号的广告,以“高价收购”等噱头引诱受害人上当。
玩家在充值后可能会发现被要求继续追加资金。
网上兼职、网上投资、网络中奖
诈骗团伙可能会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网页链接,诱骗事主打开网络连接,盗取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回复验证码的短信
如果学生收到有关助学金到账的信息,并被要求回复验证码,务必不要轻易相信。
BATM转账诈骗
骗子可能通过电话或短信,声称能够提供助学贷款,诱导学生转账,以获取他们的银行卡信息。
假冒学校老师
诈骗者可能会在社交群聊中冒充学校的老师,传递伪造的信息,企图骗取钱财。
为了防范这些诈骗,建议贫困大学生和家长: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学校或教育部的官方网站进行核实。
不要轻易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和密码。
对于任何要求预交费用的助学金或贷款,务必通过学校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在进行网购时,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并通过官方渠道与商家沟通。
不要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中关于奖助学金的信息。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或学校相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