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时,一些名校因其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当时的顶尖大学。以下是当时的排名情况:
北京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
1898年始建
坐落于北京市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九校联盟、亚洲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
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1912年曾更名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北平复校
1952年,迁入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
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清华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
1911年始建
坐落于北京市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隶属“211工程”“985工程”
前身是清华学堂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1949年后更名“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
1905年始建
位于中国上海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
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隶属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
原名复旦公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
学校创始人为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
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南京大学
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
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
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0年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
中国最早的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
《学衡》月刊的创办,使得南京大学成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
被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
沿用至今
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
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
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
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
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
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
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
后复遭波折,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8年,时任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先生让三所学校再次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
至1949年剔去“国立”二字,径称“交通大学”
这些大学在当时的排名情况,反映了它们在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