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商业综合体工程悬挑式钢平台事故
背景:
某公司承建一个建筑面积112435万㎡的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部,并配备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项目部采用悬挑式钢平台进行物料转运。
事故经过:
2024年7月22日,平台左侧斜拉钢丝绳与墙体连接的预埋锚环突然断裂,平台侧翻,导致在平台上码放钢管的2名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坠落的钢管砸中1名在平台下方作业的人员,最终3名作业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错误与正确做法:
错误之处 :斜拉钢丝绳安全系数取值为5,而规范要求应不小于6。正确做法:
斜拉钢丝绳安全系数应取不小于6,且每侧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固定在该侧的同一个预埋锚环上,与水平钢管夹角分别47°、52°,端头均使用3个钢丝绳夹固定。
结论
平台设计和使用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斜拉钢丝绳安全系数不足。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置斜拉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并确保其固定方式符合要求。
案例二:住宅工程悬挑脚手架事故
背景:
某建筑公司承建住宅工程,其中包括6栋25层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正处于结构施工阶段。
事故经过:
2024年8月2日,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发现5号住宅楼悬挑脚手架剪刀撑设置不规范,2地块基坑施工监测巡视检查项目不全等问题。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统一规范》GB50870,架子工安全技术交底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本工程项目和脚手架工程的概况。
2. 施工过程的危险部位和危险有害因素。
3.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
结论:
架子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项目部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案例三:挡土墙施工坍塌事故
背景:
某运输公司与工程签订了挡土墙施工合同,运输分公司指派胡某为负责掌握该工程施工进度和检查施工质量的甲方代表。
事故经过:
施工人员在发现土坡地表有断断续续的裂缝后,胡某未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继续施工,最终导致土方坍塌,11名施工人员被压死在基槽里。
事故原因:
1. 胡某不熟悉工程安全生产规则,盲目指挥抢进度,强迫工人冒险作业,不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2. 工程师茅某指出情况十分危险,应当立即采取加固措施,但未采取有效措施,仅指派几名施工人员进行加固,未让槽内其他施工人员撤离,导致事故发生。
结论: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案例四:水利工程有毒物质中毒事故
背景:
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跨多个省、市,建设周期超过10年,包括河渠交叉建筑物、桥梁、隧道和涵洞等。
事故经过:
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职工出现抽搐、昏迷症状。
应采取的措施:
1. 工作场所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
2. 工作场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3. 工人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4. 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 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6. 加强安全培训,遵守国家的工时制度。
7. 车间使用的各种化学品应选择标有厂名、厂址,有化学成分和毒性中文说明的合格产品。
结论:
企业应重视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现场通风和个人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
案例五:吊篮坠落事故
背景:
某公司承建一住宅工程,采用ZLP800型高处作业吊篮进行外墙花岗岩石板安装。
事故经过:
2024年7月,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吊篮悬挂机构安装在结构屋面上。7月22日,平台左侧斜拉钢丝绳与墙体连接的预埋锚环突然断裂,平台侧翻,导致在平台上码放钢管的2名作业人员从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