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素质问题
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无法全方位控制工程。
监理工程师数量和质量不足,无法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监理人员无证上岗。
监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了解不足。
市场行为不规范
监理业务承揽方式存在转包、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业主私招乱雇,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单位不是独立法人实体,人员临时凑数,没有监理任务时解散或转移,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管理不到位
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设计、施工、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合同条款、施工变更等方面管理不严格,存在违规现象。
监理工程师在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复杂问题时,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
记录和档案不规范
监理日记记录人员不统一,内容不完善,重点不突出,质量不高,存在错别字和时效性问题。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填写简单,无针对性,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内容未做记录。
制度不健全
监理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制度不完善,监理企业资质管理混乱,一些监理企业为满足资质等级要求,四处收买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
监理单位的工作权限受限,往往处于有职无权的尴尬局面,无法有效行使权利。
恶性低价竞争
工程监理招标导致恶性低价竞争,监理费用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影响监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建议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监理人员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水平,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培训。
规范市场行为:
严格监理业务承揽方式,防止转包和挂靠现象,确保监理单位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监理工作程序和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加强记录管理:
统一监理日记的记录格式和内容,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严格监理企业资质管理,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要求,防止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
避免恶性竞争:
通过合理招标方式,避免最低价中标现象,确保监理工作的质量和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